自1959年城西公社组织劳动力削平6000余亩高沙土、栽种水稻取得城功后,县委、县政府将平整高沙土列入如皋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并组织逐年实施。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全县治沙改土步伐加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共削平高沙土40余万亩,占高沙土总面积的70%以上。
1978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推广丁西改土与耕作制度改革相结合模式,逐步形成“两旱一水、两育配套、粮棉轮作、两年五熟、用养结合”的耕作栽培体系。
1998年,如皋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442”工程(即1998年完成40%、1999年完成40%、2000年完成20%),向尚未平整的10万亩高沙土作最后决战。
至2000年底,全市高沙土平整工作全部完成。如皋人民告别高沙土,阔步迈向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