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领导讲话 > 正文

司祝建:把群众观点植根于心落实于行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等形式,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解。

能否坚持群众路线,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群众,讲得最深的是党群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年代,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不是真正依靠群众,就不可能夺取革命胜利,就不可能创造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体现了三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特色的认识机理。二是辩证唯物主义特色的价值立场。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色的实现路径。群众路线这部伟大实践的“史书”,一直指引着我们,尤其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口,及时给我们警醒与启示。下面,我就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是四个“牢牢把握”。

一、牢牢把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不懈追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做到一切以民为本、万事以民为先。我个人觉得,践行群众路线关键是要做到这样三点:一是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俗话说,鱼不能离水,树不能断根。我们要时刻牢记,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人民群众最可敬,最可爱。是不是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有没有顾及百姓切身感受,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我们要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敬畏之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当群众的贴心人,做人民的好公仆。二是始终怀揣为民责任。我们能走上今天的工作岗位,离不开自身努力,离不开组织培养,更离不开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回报人民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几年,本人利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契机,围绕建设“民富、村强、乡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深入田间地头,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扪心自问,同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相比,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这些先进典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诚心诚意向先进学习,尽心尽力回应群众期待,真正把一心为民这份责任牢记于心、落实于行。三是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我们做任何工作,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接地气,只有赢得群众理解支持才能有底气。我们开展的“三解三促”、“领导干部接待日”等活动,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赞扬,就是因为我们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坚持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事,努力让群众满意。现在,我们下基层,仍然还存在面上跑得多、点上蹲得少,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等不足。深入基层,就一定要“深”下去、“扎”下去,带着真情下去、带着真知上来,在走进一线、联系群众中汲取营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

二、牢牢把握群众利益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应该成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群众最期盼的主要是收入能稳定增长、生活无后顾之忧、社会更公平正义等等。我们要把民心所向、众人所盼的事情办好,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坚持富民为先。现在,老百姓最期盼的是钱袋子能鼓起来,最关心的是家底子能厚起来。我们要把富民作为第一追求,抓住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群众增收的突出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让广大群众尽快富起来,让千家万户的日子尽快好起来。二是坚持利民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条意见就是一份期盼、一份嘱托,更是一份信任、一份压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柴米油盐,这些事看起来琐碎细小,但都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基层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把这些关系群众生存大计、生命健康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想方设法做好民生实事,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三是坚持安民为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更加追求民主权利、公平正义。再加上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因此,必须始终牢记稳定第一责任,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推动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牢牢把握群众力量是我们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从如皋的发展历程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今天的如皋,要实现勇当苏中全面小康领头雁的目标,关键靠大家,力量在群众。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我们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集中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共同为实现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一是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当前,推进如皋新一轮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艰巨,面临着宝贵机遇,也有着诸多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群众发动起来,把更多的民力、民智汇聚起来,让投身改革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改革发展动力在人民、基础在基层。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少数地方的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发展经济没招数、服务群众没路数,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等现象还客观存在。我们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想服务、提升本领会服务、转变作风真服务,真正把组织优势、干部优势转化为群众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三是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随着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群众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十分不易。群众是讲感情的,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定政策,耐心倾听群众愿望呼声,认真回应群众盼望诉求,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四、牢牢把握群众认可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当前,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的是有的干部实功不够、虚火太旺,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改进的方向。实现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和百姓幸福安康,关键靠实干。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努力创造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业绩。首先,做事要踏实。现在群众看党委政府的工作,不仅要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不仅希望干部有本事,更希望干部办实事。我们要立足本职、履职尽责,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事在人为、干就干好,强化责任、勇于担当,静下心来谋事,扑下身子干事,切实做到工作不浮、任务不推、时效不拖,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其次,数字要真实。我们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坚决不上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坚决不要掺杂水分的虚假政绩,确保每个数字、每个项目都实实在在,都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效益、让老百姓受益。第三,工作要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既要找准目标钉得准,又要全力以赴钉得深,钉子没钉到位,锤子就不能放下。要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任务一刻不松,工作一抓到底,不推诿扯皮,不懈怠拖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全市勇当苏中全面小康领头雁争作贡献。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王磊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