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蒲事件
如皋东南部重镇白蒲,时为苏皖解放区的南线前沿阵地。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在停战令生效的第二天清晨,驻守南通的国民党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武装占领了整个白蒲镇,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白蒲事件”。两个月后,北平军调执行部派出谈判小组来到如皋,在白蒲镇镇区北部,有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便是当时国、共、美三人谈判小组在白蒲开会的地点。
华野一师成立
“白蒲事件”调处过程历时数月,期间,国民党暗中调兵遣将,蓄意扩大内战。至1946年5月上旬,苏中沿江一线,国民党军队急增到5个整编师。因备战需要,原新四军纵队整编为华中野战军,其中,华野一师就成立于如皋城内。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兼任一师师长和政委。华野一师以后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集团军,是一支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
苏中七战七捷
华中野战军成立后不久,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夏,由粟裕率领的这支军队驰骋于苏中地区,以3万多人的兵力抗击4倍于己的敌军,迎头痛击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占领苏中解放区的阴谋。
当年,如皋作为苏中战役主战场,先后有三次战斗在境内奏响凯歌。这些战斗的胜利,离不开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期间,华中野战军往往要展开急行军,为防狗叫,沿途百姓都主动把狗杀掉,避免行军部队暴露目标。
敌后斗争
七战七捷后,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作战,如皋县党政军机关转至如皋西乡坚持斗争。国民党调集军队,进驻如皋进行“清剿”。地主“还乡团”乘势反攻。1947年9月,如皋全境沦为敌后。
周庄头地处如泰交界,当年,国民党依靠这里规模庞大的地主堡垒,构筑了如皋西乡最大的中心据点。1948年2月19日晚,华中第一军分区和如皋、泰兴两县警卫团联合出击,一夜激战,最终取得了反“清剿”战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家住周庄头的周永伯老人就参加了这次战斗,他说:“这一仗后,周围的据点逐渐没有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82岁的于秀平老人当年曾经担任过妇救会会长,她说:“大部队去攻打杨花桥据点,我带领妇女去给伤病员洗血布,河里的水都被血染得通红的。”
如皋解放
如皋军民的英勇斗争,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整个苏中南线乃至华中地区的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全国战局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如皋军民的武装斗争日益活跃,解放区范围不断扩大,1949年1月28日,如皋县全境第二次解放。
194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三十,如皋县党、政、军机关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这一天,千年古城处处张灯结彩,一派欢腾景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迎来了新的生活。 □记者马志刚
吴庄烈士陵园位于如皋西乡,始建于1943年,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之一。□记者马志刚摄
采访手记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近一个世纪前的往事,已成历史云烟,所幸依然有一些人,一直走到了现在,他们是“活着的历史书”。在老人们满怀激情的回忆中,久远的历史风云变得如若眼前,他们身上至今洋溢的英雄气概,令人感怀。
记者的采访,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由此,才能采撷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往事,穿越了历史的硝烟,变成了读者眼前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追寻历史,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过去;不忘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红色,是一种精神,不只影响了我们的历史,也必将影响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