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如皋党史 > 史海回眸 > 正文

如皋·红色往事:抗战岁月

  抗战爆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次年3月19日,日军轰炸如皋城,国民党军政人员仓皇出逃,如皋城沦陷。这座千年古城所遭受的劫难,在侵华日军荻岛静夫的日记里有着清晰的记述:“昭和十三年六月十六日,晴,如皋。饭后我们去城墙和城内观光,占领的时候所有的房屋都被弄坏了,现在城外一带还是烧得精光的样子。”

位于南门的抗战胜利墙

日军疯狂侵略,在全县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他们每侵占一处,就构筑工事,组织维持会。在磨头镇镇区,至今可见的地堡群,便是当年日军留下的罪证。

  新四军东进

1940年7月,由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如皋,开辟抗日根据地,并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县,东为如皋,即今天的如东,西为如西,即今天的如皋。之后,如西成为苏中第三行政区首府,领辖如西、靖江、泰兴、泰县4个县。

1941年11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在地方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于西乡高明庄围歼日军加藤部。战斗中,共毙日伪军300余人,首创新四军东进后大规模歼灭日伪之战例,给肆意“扫荡”和“清剿”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苏中“小延安”

“千条船,万条船,千条万条来往如梭穿!”这首名为《别处哪儿有》的歌,生动呈现了如西解放区的繁荣景象。

当年在这里流传的红色歌曲还有很多,每当唱起这些老歌,家住江安徐家洋园的徐永仁老人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他说:“当时整个村里全部组织起来了,有青抗会、农抗会、妇抗会,还有儿童团,我就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在村口放哨。那时候,村子里歌声四起,敌人都不敢来。”

在徐永仁老人的指引下,记者在村内看到了一间古朴的青砖老屋,这是当年三分区司令员陈玉生的指挥部旧址。老人说:“这里原来是四合厢,比较安静,也便于隐蔽。新四军部队来了以后,战士们就住在村民家中,他们把各家水缸都挑满,从不拿群众的东西。”

  前沿斗争

作风过硬的新四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受其影响,参军抗战的民众越来越多。

回想起当年打鬼子的情景,白蒲镇的吴光遂老人记忆犹新。他说:“当年,从曹家庵来了八个日本鬼子,我们配合区游击队埋了地雷,结果炸死了三个,还有五个逃走了,群众无不拍手欢呼。”

1943年夏,为粉碎日伪“清乡”阴谋,如皋军民多次联手,其中“火烧竹篱笆”一役,将日伪长达100多公里的封锁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收复如皋城

在如城南门,有一座抗战胜利墙,精美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如皋军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1945年9月15日,1万多军民将如皋城团团包围,向苏中三分区境内敌伪的最后一个据点发起总攻,历时数日,最终由南门攻入城内,如皋城全面收复。延安《解放日报》在报道中写道:“如皋战役最大的特点为万余民兵协助正规军进行了密不通风的围攻。”

正是这些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铺设了道路。1945年9月21日,如皋第一次全境解放。9月24日,全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千年古城呈现一派欢庆热闹景象。□记者马志刚文/摄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邵金勇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