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如皋党史 > 史海回眸 > 正文

如皋·红色往事:军史丰碑

2011年6月9日,红十四军纪念馆正式开馆。图为当时情景。□记者马志刚摄

上世纪20年代末,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红军武装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

  红十四军建立

1929年11月,李超时和刘瑞龙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且向上级党组织详细汇报了通海如泰地区红军武装发展情况,当时听取这一汇报的,还有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不久,中央和省委决定,在这一地区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任命何坤为军长。

1930年4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大会在如皋西乡贲家巷隆重召开,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在贲家巷,记者见到了一口老井,当地人称之为“红军井”。村民贲义胜说:“当时我们庄上共有四口井,那一天,井里的水都被喝光了。”

  进攻老户庄

红十四军作为江苏境内惟一的中央序列红军武装,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横戈跃马,给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封建地主势力以沉重打击。

在磨头镇西南有个老户庄,当年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地主庄园,这个庄园位于通海和如泰两大游击区之间,敌人在这里驻有保卫团、县警察大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严重地妨碍了两个游击区之间的联系。1930年4月16日,在军长何坤的率领下,红十四军分成三路向老户庄发起进攻,这是在建军大会后,红十四军打的第一个硬仗。战斗中,何坤军长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如今,老户庄地主庄园早已不复存在,但宽阔的护庄河依旧静静流淌,在它的身旁,有一座肃穆的陵园,这是何坤军长用自己的生命树起的一座丰碑。

  六甲伏击战

何坤牺牲后不久,李超时担任军长,他带领红十四军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并于6月25日,在六甲乡一举粉碎了国民党规模庞大的“八路围剿”,六甲伏击战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流传。祝林官老人将记者带到当年战斗的地方,他说:“有支国民党部队想立头功,可是,被伏击的红军迎头痛击,吃了大亏。” 六甲伏击战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他们斗志昂扬,驰骋于苏中7县,开辟了以如皋为中心的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屹立的丰碑

红十四军的快速发展,让国民党政府如坐针毡,他们对红十四军进行疯狂镇压。同时,因受党内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十四军又接受了攻打城市的战斗任务,年轻的红十四军力不胜任,战斗力严重受损,在英勇奋战了半年之后,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打散。

红十四军虽然失败了,但铸就的精神丰碑却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张淮流说:“红十四军留下了革命的种子,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地区对新四军的支持非常大。” 红十四军在通海如泰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并培养和造就了张爱萍、刘瑞龙、黄火青等一大批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物。

81年后,气势恢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在如皋市区拔地而起,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馆名。2011年6月9日,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这一天,很多红十四军的后人为了父辈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而齐聚到一起,刘瑞龙长女刘延淮在接受采访时激动落泪,她说:“我特别高兴,也非常感动,如果先辈们在天有灵的话,他们将会是多么欣慰。”

红十四军纪念馆落成后,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据统计,自正式开馆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近60万人次,其中今年已接待30万人次。□记者马志刚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邵金勇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