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如皋党史 > 史海回眸 > 正文

如皋·红色往事:军旗初展

位于江安中学校园内的如泰工农红军建军遗址纪念碑。□记者马志刚摄

“五一农民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到处悬赏捉拿起义领导人,但这并没有能阻止如皋革命活动的继续开展。

发展红军武装

不久后,吴亚苏临危受命,担任县委书记,他在恢复组织的同时,着手发展武装,并于1928年7月在西乡建立了一支拥有20多支枪、30多人的游击小组,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江北总指挥部。1929年4月7日,县委根据上级指示,整合全县红军武装,成立镇涛红军游击队。

红军武装的快速发展,令反动势力坐立不安,他们疯狂镇压,不少革命志士英勇献身,吴亚苏便是其中之一。1929年6月,吴亚苏不幸被捕,两个月后,在如城西门外大校场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2岁。

如泰工农红军成立

在江安镇镇区北部,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宝庆寺。1929年8月28日,根据上级部署,由如皋、泰兴红军游击队集中编队而成的如泰工农红军在这里正式成立。

说起宝庆寺的红色历史,当地人颇为自豪,村民周建生告诉记者:“宝庆寺四面环水,只有一个对外通道,比较隐蔽,便于开展活动,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如皋西乡革命活动的中心地之一。”

如泰工农红军的成立,掀开了如皋武装斗争的新篇章。成立之初,红军即在江安石桥头全歼国民党江安区公安分局警察队,随后又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短短两个月,如泰工农红军就开辟出了一大块游击区。

申家埭战斗

申家埭地处如泰交界处,村内有一条绿树掩映的河道,村民沈伯钧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周松平地主庄园的护庄河。他说,周松平家房子很多,还建有炮楼。当年,如泰工农红军就是在这里,拔除了这个一贯反共的地主堡垒,从而在如泰交界处打开了一个缺口。

一番激战之后,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后,他们走村进户,通知穷人前去领取粮食和衣物。沈伯钧说:“有位红军到我家来,见我妈妈在家里坐‘月子’,红军就说:‘你不要起来,我把东西送过来。’我妈妈当时非常感激。”

随着战斗的一步步推进,如泰工农红军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区域持续扩张。不久,以如、泰两县为中心,再加上外延区域,形成了一个有着200多万人口的红军游击区。与此同时,东边的通东游击队也建立了自己的游击根据地——通海游击区。

血战野吴庄

通海如泰地区工农武装的兴起,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为解除心腹之患,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不仅向这里调集军警,还制订了严苛的“清乡”计划。

在吴窑镇野吴庄,有一座沧桑的百年老屋,它见证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1929年11月18日,一支红军前往江安卢港地区活动,夜间抵达野吴庄,这座老屋就是他们当年的宿营地之一。村民吴明章说:“因反动势力举报,这天夜里来了上百人,他们将这里团团包围,最终,有9名红军遇难,他们的头颅全部被地主保卫团割走了。”

其后,当地村民把他们的遗体集中收殓埋葬,称为“红军九人坟”。正是这些红军指战员的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打开了通海如泰地区武装斗争的局面,为创建红十四军提供了条件。□记者马志刚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邵金勇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