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如皋党史 > 革命英烈 > 正文

袁素(1923~1948)

  “我是新闻记者。对于我,不要用死相威胁。一个爱国的革命者是不会怕死的。”这是袁素在敌人审讯室里的铮铮答辩。

袁素(1923~1948)  又名袁香章,1923年7月 21日出生于如皋九龙口一农民家庭。1941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夏毕业后在车马湖区区委工作,不久调任《江潮报》社记者、编辑。1946年秋,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他奉命留在苏中南线坚持工作。11月的一天,他在黄桥镇西北部的车马庄被捕,作为政治犯被押送到设在唐闸的集中营——第一绥靖区爱国青年训导大队去“感化”。敌人问他:“你为何当匪?”他说:“我不知道你在问谁。”敌人说:“我问你!”他说:“你错了!‘匪’的名称只能套在以武力抢劫人民财物、奸淫烧杀的人身上。我是爱国抗日的新闻记者,我是爱人民的。我们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试问,世界上有这样的‘匪’吗?”敌人没有料到对手口辞如此厉害,只好讪讪地说;“相争无善言嘛。”他却理直气壮地强调:“不能用这种是非不分的糊涂观念来混淆好人与匪的界限。”敌人对他的所谓“感化”,第一轮就吃了败仗。

由于袁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集中营内的地下党支部选他为支部委员。1947年秋,敌人策划在狱中成立宣传队,以娱乐形式反共。地下党支部带领大家抵制敌人提供的剧本,提出:“要么自编自演,要么演《雷雨》、《坚壁清野》。”敌人强迫无效,同意演抗日的《坚壁清野》。袁素扮演一名抗日军人,他把对新四军英雄们的满腔激情倾注到这一角色里,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1948年2月,地下党支部获悉:敌人在溃逃前,将把一批所谓“受毒化最深的分子”转解设在镇江金山寺的“国防部训导所”。经研究决定组织越狱斗争,袁素坚决要求参加3人突击小组。他说:“我身高体壮,与魏令贵、杨春生3个人相处多时,配合默契。这次行动危险性极大,不成功便成仁。党需要你们继续领导斗争,不必再争。”

  3月6日22点,他们3人带着匕首、老虎钳迅速弄开围墙上的电网,越出墙外,正准备摸掉岗哨。突然,电灯熄灭,枪声骤起,全副武装的敌人涌进来,他们被捕了,由两位支委写的纸条和伪造的通行证都被搜去,支部行将暴露,形势万分危急。敌人连夜审讯,袁素把一切责任都拉在自己身上。敌人施以吊打、火烫、灌肚肺、电刑,但任何残酷折磨都只能使革命者更加坚强。敌人从笔迹判断,是另外两个人写的,妄图以此打开突破口。两位同志被审问,没有结果。敌人又把袁素拉去对质,并威胁道:“如不讲出写信的人,你将面临死亡!”袁素说:“我与他们素不相识——我早已说过,都是我写的。你们不信吗?我是新闻记者,改换笔迹的小玩意儿就能叫你们上当,你们也太不聪明了——不要用死来威胁,我们把去见马克思看成是光荣的归宿……”敌人没有能从袁素等人的口中得到任何情况,在第二天下午,把3人转解南通监狱。4月7日,袁素、魏令贵、杨春生3人同时遇难。临刑时,袁素带头不断高呼革命口号。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邵金勇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