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概况】 市广播电视局辖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和20个镇(开发区)广播电视服务站,现有干部职工357人,其中女性119人。在职人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1人,大学本科学历者114人,大学专科学历者113人,本、专科学历分别占31.9%、31.7%。拥有新闻、电子工程、播音、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12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3人、助理80人、技师2人、高级工45人、中级工55人、初级工4人。拥有摄像机26台,录像机30台,非线性编辑网2套,制作设备管理系统1套,真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1套,硬盘播出系统1套,广告管理系统1套,分米波发射机5台,米波发射机3台,电视现场直播系统1套,广播调频发射机3台,广播直播间2间,广播直播车1辆,音频工作站1套,有线电视总前端机房1个,模拟频道30个,有线数字电视总前端机房1个,设计传输28个频点。现有数字电视节目131套,数字音频广播11套,“阳光政务”数据广播1套。现有硬盘播出系统1套,承担3个频道的播出。现有SDH 设备1套,承担“12345”、社保网等集团用户系统内网业务。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9.656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6.2869万户,数字电视整转率97.6%。局(台)固定资产达1.75亿元,全年实现创收收入1.03亿元。被南通市广电局表彰为2009年度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度电视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舆论宣传 年内,市广播电视局(台)进一步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功能作用,精选主题,抓好典型报道,挖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创业、创新、创优”和科学发展的典型,出色完成“乘势而上勇争先、弯道超越促腾飞”“建设全面小康,共享美好社会”等重大宣传报道战役,为推动全市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5月,以“让政府满意,服务大局;让群众满意,服务百姓”为指导思想,全面改版《如皋新闻》,将时政要闻与民生新闻分开,凸出民本核心。《民生零距离》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加强舆论监督。广播节目部先后在文峰广场、安定广场举行爱心募捐、政风行风热线、如皋交通60周年等户外直播活动,发挥广播实地传送,互动交流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事业建设 年内,完成城区和镇区双向网改造,启动万兆城域网建设。参与建设社会治安监控网,进一步完善广电网络的基础和质量,为多产业发展和“智慧如皋”、“数字如皋”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网络基础。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稳步推进,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多户,总用户达28.6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村村通”覆盖率达90%以上。白蒲、林梓、下原等镇分村设点安装调频大喇叭,较好地发挥广播电视部门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积极组织高清电视信息源,高清电视年内在如皋落地。与中国联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宽带业务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终端接入用户家中。
获奖作品 年内,市广播电视台注重节目生产精细管理,节目质量大幅提升,累计被南通电视台用稿300多条,位居南通各县(市)前列,被省台用稿80多篇,有力提升如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省广电节目评比中,电视社教短片《受阅父子兵》获省一等奖,电视新闻评论《危中抢机强为先》、广播彩虹专题《中国心赤子情》分获二等奖,电视长消息《全球最大船舶订单首制船在熔盛开工》、电视彩虹专题《穿越时空来看你》、电视社教系列片《燃烧的青春》分获三等奖。获奖数量和档次领跑全省县(市)级电视台。在南通广电节目评比中,获一等奖作品7件。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10月,市广电局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累计整体转换用户26.2万户,整转率达97.6%。城乡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通过省广电局验收,成为苏北、苏中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县(市),省广电局专门发文表彰。
根据国家、省、市对数字电视建设以及关于《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要求,市广电局于2008年11月全面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化解资金、技术等发展瓶颈,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总投资近2亿元。(季 健 李国林)
新闻传媒
【概况】 市新闻传媒中心现有在职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3人。2009年,继续作为扬州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报纸出版 年内,市新闻传媒中心累计出版《如皋动态》304期,刊发各类新闻7650条,每期印制1.5万份,免费向全市社会各界赠阅。其中城区直投报纸3500份,同时以读者俱乐部等市场化方式扩大发行覆盖。3月,《如皋动态》成功改版,改版后的《如皋动态》在新闻宣传的策划和组织上体现出新的活力,在报道上凸显“更准、更精、更快”,信息量和可读性明显增加。
网络事业 年内,市委新闻网累计编发新闻11091条,其中英文新闻564条。先后开通《如皋论坛》、《如皋博客》频道,增设《辩论》栏目,改版理论板块、新闻板块、资料板块、《如皋访谈》、《雉水人物》等栏目。新型媒体宣传平台成效显著,《如皋论坛》注册用户达1175人。根据宣传重点,开设制作“沿江经济洽谈会”等专题网页41个,完成《如皋访谈》15期,日访问量达到5000 多人次。《如皋动态》手机版(如皋手机版)分时政版、生活版和周末版多点定时发送。全年手机版共编辑发送484期。
对外宣传 年内,市新闻传媒中心累计被南通市级以上媒体录用稿件335篇,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35%,其中《新华日报》、《南通日报》分别录用7篇、173篇。在人民网《腾飞新如皋》版块刊发宣传信息1291条,在人民网《地方信息》刊发宣传资料759条,发稿数同比增长707%。
远程教育 年内,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如皋中心现有在籍学员209人,其中新招收84人,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文化产业 年内,大剧院累计提供各类会务服务47场次,承办大型演出29场次,电影2469场次,讲座52场次,展览20场次。抓住春节、情人节等黄金时段成功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游龙戏凤》等影片,当月票房收入达11万多元,刷新票房纪录。计算机培训中心针对社会需求开设装潢设计、影视制作、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热门专业,累计培训学员300多人。(张 强 李国林)
教育电视台
【概况】 2009年,市教育电视台使用25频道播出,电视信号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80万人。
年内,市教育电视台购进非编设备2台、硬盘播出机2台、上载工作站2台,实现电视节目全硬盘播出。累计安全播出节目6396小时。
【教育专题电视作品获全国评比大奖】 年内,市教育电视台制作选送的《长寿与生活-萝卜》、《如皋教育》两部教育专题节目获2009年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三等奖,继续在全国县级教育媒体中保持领先地位。(章 健 汤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