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斌)
中共如皋市委员会:农村工作
【概况】2007年,全市农村共有村居334个、农业人口121.12万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6.54亿元(农经统计口径,下同),同比增长32.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742元,同比增长21.81%。如皋市在南通市农村经济工作考核评比中,获项目农业建设考核一等奖、综合工作考核创新奖。市委农工办在全省农工办系统考核评比中获创新奖,被评为省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先进集体,在南通市农办系统考核评比中获综合工作一等奖。如城镇、桃园镇、白蒲镇、东陈镇、长江镇、柴湾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镇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综合奖,民政局、公安局、统计局等18个部门及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帮”工程先进集体,高明镇、如城镇、常青镇、长江镇、柴湾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化解村级债务先进集体。高明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镇,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皋坝新肠衣有限公司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孙庄草坪经济合作社、宏如蚕业专业合作社、华鑫禽业合作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桃园镇、搬经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外向型农业“十佳”乡镇。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1家、省级企业5家、南通市级企业9家、如皋市级企业30家;年内新增省级企业1家、南通市级企业1家、如皋市级企业8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1.38万公顷,带动农户10万多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合计上缴国家税金超亿元,出口创汇额列南通之首。全市“三资”开发农业项目投资总额18.14亿元。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3个,其中新建131个、接轨登记72个,社员达15394个,参加农户达7万多人,总量名列南通市前茅。全市共有南通市名牌产品4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43个、无公害农产品54个、无公害产品基地77个。总投资6.8亿元、占地面积26.67公顷的中国肠衣城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完成资金投入2.5亿元。4月、6月,市委农工办举办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2期,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做大做强。5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2007年项目农业考核意见》。7月,市委农工办会同市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检查验收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市委农工办编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务手册》。8月底,全市首批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营业执照,《南通日报》、《如皋动态》等媒体陆续予以报道。10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2008年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激励意见》。11月下旬,市委农工办组织全市名优农产品参加“第五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12月,市委农工办会同市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再次检查验收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市委农工办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省首届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会。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年内,全市乡村道路“通达工程”累计开工建设102.9公里,农村危桥改造开工200座,完工160座。疏浚河道1042.36万立方米,落实管护人员1012人。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986.6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5.71%。完成农村改厕20000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2000只。完成秸秆还田面积3293.33公顷,秸秆还田机械新增量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农村“户集、组收、村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逐步推开。如皋市被评为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桃园镇被评为南通市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单位,丁堰镇、长江镇被评为南通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乡镇,丁堰镇被评为南通市绿化造林先进单位。丁堰镇皋南社区、江安镇徐柴村、搬经镇湖刘社区等10个社区被评为如皋市“六清六建”先进集体,桃园、石庄、常青、搬经、柴湾、雪岸镇被评为如皋市河道疏浚先进集体。11月,全市列入省20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4个村通过省、南通市检查验收。 农村负担监督管理 年内,全市332个行政村(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全面履行民主讨论程序,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率和专用票据使用率均达100%,“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总量达6159万元,实际筹集5762万元,同比减少445.31万元。全年收取保安服务费734.73万元、水利工程水费640.31万元,全面刹止卡外收费、提高标准收费、强制收费等违规行为。全面实行村内“一事一议”资金使用项目化管理,共实施项目化管理项目1383个,预算使用资金3983万元,占实际筹资筹劳总量的70%,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重心逐步由筹集管理向资金使用管理转移。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2007年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意见》。5月,建全农民负担信息员制度。6月、12月,市委农工办和市监察局组织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纠正在检查和抽审中发现的问题。10月,市委农工办在各镇对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抽审80个村。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年内,为促进和规范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模式,市委农工办积极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08个,占总村数的32%,入股农户达26942户,入股土地面积达2598.93公顷。4月,在如城镇红星村召开全市土地股份制推进现场会。12月,搬经镇、柴湾镇在全市率先通过南通市土地管理示范镇验收。 农业政策性保险 9月,为切实提高农业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市委农工办在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全面落实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完成水稻51万公顷、能繁母猪5.1万头、肥猪18.15万头、种公猪106头的投保扩面工作,涉及农户34.5万户,全市受灾获得理赔农户达5292户,理赔金额达330万元以上。12月,继续组织开展小麦5.27万公顷、油菜1.33万公顷的政策性保险工作。 农村财务管理 年内,市委农工办根据省农林厅要求,组织全市各镇农经站开展以“会计代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经营、劳务输出、农产品营销”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东陈镇、九华镇、袁桥镇被南通市委农工办表彰为“农经一站式‘窗口’”明星农经站。根据省农林厅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全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建设活动,丁堰镇、白蒲镇、九华镇、搬经镇被评为南通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如城镇城南社区、如城镇新官村、柴湾镇戴庄村等16个村被评为南通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村。2月,出台《关于村级集体资金管理中有关账务处理问题的意见》(皋委农[2007]3号),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10月,组织“村帐镇代理员”培训班,全市21个镇农经站代理记账员和333个村会计参加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主的业务培训。 农村扶贫 年内,全市扶贫小额贷款总额达1680万元,覆盖镇13个、村(社区)160个。帮扶单位累计出资1362.69万元、协调资金2950万元,帮助培训及转移农村劳动力15058人次,建设农业项目274个,建设村基本型远程教育点147个、拓展型远程教育点37个,建设集中区内道路18万平方米,发展广播电视双入户41497户,结对帮扶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1月23日,市委出台《关于2007年全市“双帮”工作考核实施的意见》和《关于2007年市镇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考核意见》。2月,全市365家单位(其中市级机关单位85家、市级下属企事业单位75家、镇属企事业单位205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将帮扶内涵由“帮脱贫”拓展到“帮小康”的总体要求,与332个村(社区)“一帮一”或“多帮一”挂钩帮扶,被帮扶户数达11200多个。7月,市“双帮”办组织考核帮扶单位上半年工作,并向全市通报考核情况。10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小康推进会上,对全市332个村参与“小康示范村”竞赛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排名公布。12月底,市委、市政府组织“双帮”工作年终考核汇总。 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 年内,市委农工办围绕省政府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户个人股金在2008年春节前分三期兑付完毕”的要求,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全年清收合作基金会放款929.4万元。年初,组织第二期农户个人股金兑付工作,兑付个人股金3447.34万元。4月,组织个人股金兑付工作专项检查。9月,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个人股金兑付工作的意见》。12月底,第三期所需兑付资金1804.79万元全部筹集到位。 农民集中居住区与现代化示范村建设 年内,市委、市政府重点培植江安镇徐柴村“六清六建”典型和搬经镇湖刘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典型。先后组织召开“六清六建(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杆,建立秸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新农村“十大工程(高效农业规模化、农村教育培训、农民转移、城乡规划全覆盖、乡村道路通达、农村清洁、农民健康、农村文体、农村社会保障和“百村万户”帮扶)”建设推进会、“村改居”推进会、第五次小康大会,推介江安镇徐柴村、搬经镇湖刘村、磨头镇邓高村等村(居)建设典型。1月,出台《关于2007年度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考核意见》(皋办[2007]11号)、《关于2007年度农村现代化示范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考核意见》(皋办[2007]1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补充意见》(皋办[2007]54号)和《关于对农民集中居住开展专项清理整顿的通知》(皋办[2007]101号)。2~4月,对各镇集中居住点外违章建房情况组织三次拉网式的暗访和明查。4月,在浙江萧山举行的招商会上,达成农民集中居住项目14个,协议投资总额达4.775亿元人民币。5月18~22日,市委农工办、市监察局、财政局对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7月,市委农工办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意见》(皋委农[2007]22号)和《如皋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8月14日,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贲义平应邀对“市长热线”和“122热线”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新农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政策讲座。9月,市委农工办配合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全市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调研。12月,市委农工办会同建设、国土、建工、环保等部门,对全市各镇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评选出2007年度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先进镇5名、现代化示范村6名和位于全市前50名的村,市委、市政府对先进镇奖励3万元,奖励村级61.5万元,以奖代补1201.7万元。至年底,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累计开工建设452个点计29918户,建成23385户,入住19253户。累计拆除原住房15636户,复垦土地399公顷。 【小城镇暨农民集中区建设招商洽谈会】6月23日,市委、市政府在光华大酒店举办“小城镇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招商洽谈会,邀请客商129家,达成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额达31.8亿元和8080万美元,项目涉及污水处理、镇区房地产开发、农民休闲广场、人工湖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 【为失地农民办理基本生活保障】10月,市政府成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研究处置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及政府办相继出台《如皋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皋政发[2007]107号)、《如皋市关于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试行办法》(皋政办发[2007]152号)和《关于建立农村集体土地面积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两个数据库的实施意见》(皋政办发[2007]151号)等配套文件,为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打下政策基础。 年内,丁堰镇和如皋港区在全市率先为6280个失地农民办理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20多万元。 【长江镇永建社区等通过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验收】11月,列入全省20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长江镇永建社区、白蒲镇朱家桥社区、丁堰镇皋南社区、江安镇徐柴社区,通过省、南通市检查验收。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