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资料频道 > 如皋党史 > 革命英烈 > 正文

徐 德

徐德(1904~1933)  原名世辅,宇天齐,四川,省大竹县杨通乡人,1904年生。少时好学,有大志。1922年入大竹县立中学读书,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经常和同学聚集一起,探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思想激进活跃。1925年上半年,因讨论时事,被学校开除。

他离校后,到达成都投奔军阀。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很快被接受为中共党员,走上革命产。1926年5月,参加北伐战争,随军转战湖南、湖北。汪精卫叛变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返回故里,联络家乡和从武汉等地回来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建立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大竹县特别支部,代号“夏书贤”。9月,经四川省临时省委同意,正式建立大竹县委,代称“朱伯智”,徐德任县委书记。后因暴动计划被敌人查获,他和县委其他同志只得陆续撤离大竹县境。

徐德到了重庆,刚刚和地下党联系上,不幸和大竹驻军团长吴连生狭路相逢,旋即被捕。重庆地下党积极组织营救,几经周折,将徐德保释出狱。当年7月辗转至上海后,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李富春的领导下,从事宣传工作。

1930年夏,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派徐德以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到如泰地区,协同新任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通海特委书记刘瑞龙整顿红军,开展武装斗争。

7月29日,徐德任黄桥暴动委员会领导成员。8月3日,黄桥暴动打响了,他和李超时指挥主攻部队分四门进攻,后因李吉庚、李治平叛变,进攻失败。

1930年9月8日,徐德草拟了《今后的策略路线和工作布置》,制订了《赤卫军条例》,对赤卫军的成份、任务、组织、纪律等,提出了详尽的设想和周密的实施细则。他连夜赶往上海把书面计划报送刘伯承,并携带一笔款子去上海购买枪支弹药。后因红十四军解体,将购买的枪支弹药转交党中央。

1930年底,徐德偕同妻子裴韵文到达香港,在中共香港特委工作。1931年返回上海。此后,他转战南北,1933年,在赣东北苏区遇难。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邵金勇
0

有害信息举报